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不毛之地成语介绍

2025-11-20 10:41:24

问题描述:

不毛之地成语介绍,求快速支援,时间不多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0 10:41:24

不毛之地成语介绍】“不毛之地”是一个常用成语,常用来形容土地贫瘠、无法耕种的荒凉地区。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比喻资源匮乏、发展困难的地方。下面将对“不毛之地”的出处、含义、用法及相关例子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成语概述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不毛之地
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其民困于饥寒,而地不毛。”
含义 原指土地贫瘠、不能生长庄稼的地方;现多比喻资源匮乏、环境恶劣、难以发展的地方。
用法 多用于描述自然环境或社会经济条件恶劣的地区,也可用于比喻人的思想、能力等缺乏成长空间。
近义词 荒芜之地、贫瘠之地、穷乡僻壤
反义词 富饶之地、肥沃之地、繁华之地

二、成语详解

“不毛之地”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指土地上没有草木生长,即土地贫瘠,不适合农耕。后来,这一成语逐渐引申为对某些地方或情况的比喻性描述。

在现代汉语中,“不毛之地”可以用于多个层面:

- 自然地理层面:如沙漠、高原、极地等自然条件恶劣、难以开发的地区。

- 社会经济层面:如偏远山区、贫困落后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发展困难。

- 心理或精神层面:如一个人的思想封闭、缺乏创造力,也可以称为“不毛之地”。

三、使用示例

示例句子 说明
那片地区常年干旱,几乎就是一片不毛之地。 描述自然环境恶劣。
这个小镇因为缺乏投资,成了经济上的不毛之地。 描述经济发展滞后。
他的思维长期停滞,简直是一块不毛之地。 比喻思想僵化、缺乏活力。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混淆“不毛之地”和“荒无人烟”:前者强调土地贫瘠,后者强调人迹罕至。

2. 避免滥用:虽然“不毛之地”形象生动,但过度使用会削弱语言的表现力。

3. 注意语境: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避免生搬硬套。

五、总结

“不毛之地”作为一条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在现代语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可以描述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可以用来比喻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困境。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