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遗址资料】广富林遗址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研究上海乃至长江下游地区的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广富林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考古意义。
以下是对广富林遗址相关资料的总结:
一、遗址概况
| 项目 | 内容 |
| 地理位置 |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村 |
| 发现时间 | 1958年首次发现 |
| 遗址面积 | 约10万平方米 |
| 文化层年代 |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500年—前1000年) |
| 主要文化类型 | 广富林文化(独立于良渚文化) |
二、文化特征
广富林遗址的文化层中,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反映了当时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包括:
- 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器型多样,有鼎、罐、盆等,部分器物带有刻划纹饰。
- 石器:多为打制或磨制石器,如斧、锛、镞等,用于农耕和狩猎。
- 玉器:少量玉璧、玉琮等礼器,显示一定的社会等级分化。
- 建筑遗迹:发现有干栏式建筑基址,表明当时已有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
三、考古意义
广富林遗址的发现打破了以往认为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没有独立文化的观念,确立了“广富林文化”的独立地位。它不仅填补了长江下游地区文化谱系的空白,也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广富林遗址还与周边的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等存在文化交流,显示出区域间互动频繁,为探讨早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四、保护与利用
目前,广富林遗址已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了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通过遗址展示、文物展览、学术研究等方式,广富林遗址不仅成为考古研究的重要基地,也逐渐成为公众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总结:广富林遗址是上海地区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和独特的文化特征,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古代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随着保护与展示工作的不断推进,广富林遗址正日益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