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而起的意思是什么】“拍案而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愤怒、激动或不满而突然站起来,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在面对不公、压迫或令人气愤的事情时,人物情绪的爆发。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拍案而起 |
拼音 | pāi àn ér qǐ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君子不为也。若夫怒发冲冠,拍案而起,岂非刚直之士乎?” |
本义 | 拍打桌子猛然站起,形容愤怒或激动的情绪表现 |
引申义 | 形容人情绪激动、奋起反抗或表达强烈不满 |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面对不公 | 在会议上听到不公正的指责,他拍案而起,表示抗议 |
情绪激动 | 看到不公平的新闻报道,她拍案而起,表示愤怒 |
奋起反抗 | 在受到压迫时,他拍案而起,挺身而出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怒发冲冠、勃然大怒、愤然起身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安之若素、不动声色 |
四、总结
“拍案而起”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写人在情绪激烈时的反应。它不仅表达了愤怒,还可能包含一种正义感或反抗精神。在写作中使用此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注意: 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避免AI重复率过高,适合用于学习、写作或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