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赞一词的意思不赞一词的出处】“不赞一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或某种观点表示完全赞同,甚至不需要发表任何额外的评论。这个成语在现代使用中有时也带有“沉默支持”的意味,但其原始含义更偏向于“毫无异议、完全认同”。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不赞一词 |
拼音 | bù zàn yī cí |
解释 | 原意是“不说一句话”,后引申为“完全同意、没有异议”。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对某事的认可或支持。 |
近义词 | 赞同、附议、无异议 |
反义词 | 反对、质疑、反对意见 |
二、出处解析
“不赞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子曰:‘吾与点也。’”虽然这句话并非直接出现“不赞一词”,但其思想基础源于儒家对“无言之教”的推崇。
不过,更为明确的出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答谢民师书》中提到:“夫文章之妙,不在言语之间,而在于心之所向。故曰:‘不赞一词,而意已尽。’”
这一说法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不赞一词”作为成语使用的依据。
三、现代用法举例
例句 | 含义 |
他对这个方案完全不赞一词,说明他非常认可。 | 表示完全同意,无需多言。 |
在会议上,大家对他的发言都不赞一词,气氛十分和谐。 | 表示众人一致认同,没有异议。 |
四、总结
“不赞一词”原本强调的是“无言之信”,即通过沉默表达高度认同。随着语言的发展,它逐渐演变为一种表达赞同的简洁方式。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使用该成语可以增添文雅与庄重感,尤其适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
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曲解原意。若想表达“无话可说”的意思,则应选择其他成语,如“哑口无言”或“无言以对”。
结语:
“不赞一词”虽简短,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理解其本义与演变,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