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的典故】“闻鸡起舞”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晋书·祖逖传》。这个成语讲述的是东晋名将祖逖年轻时勤奋刻苦、立志报国的故事,寓意着勤奋努力、自强不息的精神。
祖逖年少时便胸怀大志,常与好友刘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一次,两人深夜谈论至深夜,听到鸡鸣声,祖逖立刻起身说:“此非恶声也。”于是二人便起床练剑,从此坚持每天鸡鸣时分就起床练武,后来都成为一代名将。这个故事被后人称为“闻鸡起舞”,用来形容勤奋好学、不畏艰难的人。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晋书·祖逖传》 |
主要人物 | 祖逖、刘琨 |
故事背景 | 东晋时期,祖逖与刘琨志同道合,立志报国 |
典故含义 | 形容勤奋努力、自强不息的精神 |
延伸意义 | 鼓励人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为理想而奋斗 |
后世影响 | 成为激励后人的经典故事,常用于教育和文学作品中 |
总结:
“闻鸡起舞”的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也传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提醒我们,成功离不开勤奋与坚持,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