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木死灰是什么意思】“槁木死灰”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境极度冷漠、毫无生气,仿佛枯死的树木和熄灭的灰烬一样。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经历重大打击或长期压抑后,精神状态极度颓废、缺乏活力的状态。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槁木死灰 |
拼音 | gǎo mù sǐ huī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释义 | 形容人内心极度冷漠、毫无生气,如同枯木和死灰一般。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或心理状态,常带贬义 |
近义词 | 心如死灰、无动于衷、冷若冰霜 |
反义词 | 兴奋不已、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
二、成语背景与含义
“槁木死灰”最早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是:
>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身体可以像枯木一样静止不动,心灵是否也能像死灰一样毫无波动呢?庄子在这里探讨的是“无为”和“超脱”的思想,强调人应放下执念、顺应自然,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但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一种消极、麻木的心理状态,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遭遇挫折、失望或长期压抑后,变得没有情绪、没有希望,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个人状态 | 他经历了失败后,整个人变得槁木死灰,不再关心任何事情。 |
文学描写 | 小说中描写主角在失去亲人后,眼神空洞,神情槁木死灰。 |
社会现象 | 长期加班导致员工精神疲惫,表现出槁木死灰的状态。 |
四、总结
“槁木死灰”原意是形容一种超脱世俗、内心平静的状态,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因痛苦、挫折或长期压抑而丧失情感和活力的状态。它不仅是一个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心理状态的关注和表达方式。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并在日常交流中恰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