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原文】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的一段著名论述,强调了“仁政”与“民心”的重要性。孟子通过对比“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处境,指出一个国家或领导者若能施行仁政、顺应民心,便会得到广泛的支持与帮助;反之,则会孤立无援,难以长久。
这段话不仅在古代政治思想中具有深远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也常被用来强调领导力、道德和民心的重要性。本文将提供该文的原文,并以表格形式进行简要分析,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其内涵与意义。
二、原文内容
原文: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表格分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 |
核心观点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解释 | 有德行的人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失去道德的人则会失去人心 |
后果 | 失道者连亲人也会背叛,得道者则能赢得天下人心 |
结论 | 用天下人所拥护的力量去攻打背叛者,即使不战也能取胜 |
四、延伸思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仅是对统治者的劝诫,也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团队建设乃至个人发展。一个人若能秉持正直、公正的原则,自然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支持;反之,若背离良知、忽视他人感受,则终将陷入孤立。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企业领袖还是普通公民,都应以此为鉴,注重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实现长远的发展与成功。
结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虽为古文,但其道理历久弥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武力或权势,而在于人心与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