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笃志原文及翻译】一、
“博学而笃志”出自《论语·子张》篇,是孔子弟子子夏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广泛涉猎,并且要有坚定的志向。它不仅是对学习态度的指导,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学问与志向并重的理念。
在现代教育和个人成长中,“博学而笃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不仅要广泛学习知识,还要明确目标,持之以恒地追求理想。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广泛地学习,坚定志向;勤于提问,贴近思考,仁德就包含在其中了。 |
三、深入解析
“博学”指的是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不局限于某一领域。这不仅包括书本知识,也包括生活经验、社会常识等。“笃志”则是指有坚定的志向和目标,不轻易动摇。两者结合,意味着一个人既要不断充实自己,又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切问而近思”则是学习的方法,即提出问题、深入思考,而不是浅尝辄止。只有通过不断的提问与反思,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自我。
最后,“仁在其中矣”说明,当一个人具备了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品质时,他自然会体现出仁爱之心。这正是儒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
四、现实意义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博学”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让知识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如何在海量信息中保持专注、坚持自己的方向,正是“笃志”的体现。
此外,“切问而近思”也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思考,不盲从、不被动接受,而是通过不断提问和反思来深化理解。
五、结语
“博学而笃志”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是培养一种持续探索、坚定前行的精神状态。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践行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