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倾销】倾销是国际贸易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将商品销售到国外市场。这种行为可能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因此许多国家会通过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
一、倾销的基本定义
倾销是指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商品。这里的“正常价值”通常是指出口国国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或者是生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后的价格。
二、倾销的类型
类型 | 定义 | 特点 |
持续性倾销 | 长期以低价销售 | 常用于抢占市场份额 |
间歇性倾销 | 临时性低价销售 | 通常是为了应对竞争或清理库存 |
掠夺性倾销 | 低价倾销以排挤竞争对手 | 目的是垄断市场后提高价格 |
三、倾销的影响
正面影响 | 负面影响 |
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 | 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 |
提高进口国市场竞争 | 可能导致国内企业倒闭 |
促进贸易发展 | 可能引发贸易争端 |
四、反倾销措施
为了防止倾销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许多国家会采取以下措施:
- 征收反倾销税:对倾销产品加征额外关税。
- 限制进口:通过配额或许可证制度控制进口数量。
- 调查机制:设立专门机构对倾销行为进行调查和认定。
五、案例分析(简要)
例如,中国曾多次被欧盟指控为“倾销”某些工业产品,如钢铁、光伏组件等。这些指控最终导致了反倾销税的实施,影响了相关产品的出口。
六、总结
倾销是一种复杂的国际贸易现象,它既有促进消费和市场竞争的一面,也可能对国内产业构成威胁。各国政府通过法律和政策手段对其进行监管,以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
关键词 | 含义 |
倾销 | 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商品 |
正常价值 | 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或生产成本+利润 |
反倾销 | 为应对倾销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
掠夺性倾销 | 以低价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倾销行为 |
通过了解倾销的定义、类型、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这一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