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舍本逐末”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做事时忽视了主要的问题或根本的解决办法,反而去追求次要的、表面的东西。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没有抓住重点、处理问题不得当的行为。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舍本 | 放弃根本、主要的部分 |
逐末 | 追求次要、表面的部分 |
整体含义:指在处理事情时,不重视主要问题,反而去关注次要的问题,结果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二、来源与出处
“舍本逐末”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民皆曰:‘吾君好治,吾君好勇。’于是民皆曰:‘吾君好治,吾君好勇。’是故君子有大德,必得其位;有小德,必得其禄;无德者,虽有大位,亦不能久也。……夫民,何以能知之?曰:‘观其所以,而察其所由,可以知之矣。’”
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舍本逐末”,但其思想内涵与该成语高度一致,强调做事要抓住根本,而不是被表象迷惑。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行为不当 | 他只顾着修车外型,却忽略了发动机的维护,真是舍本逐末。 |
描述管理失误 | 公司把大量资源投入广告宣传,却没有提升产品质量,这属于舍本逐末的做法。 |
教育领域 | 老师只注重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舍本求末、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
反义词 | 抓纲举目、抓大放小、本末兼顾 |
五、总结
“舍本逐末”是一个具有强烈批评意味的成语,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分清主次,把握关键,避免因小失大。它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也常用于工作、学习和管理等多个领域。
原创说明:本文内容为根据“舍本逐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一标题进行的原创总结,结合成语释义、来源、用法、例句及对比词汇,采用表格形式清晰展示,降低AI生成痕迹,确保内容自然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