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怎么引起的】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指肠道内容物在通过过程中受阻,导致排便或排气困难。根据病因不同,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三大类。了解其成因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
一、常见原因总结
类型 | 病因 | 具体表现 |
机械性肠梗阻 | 肠道内或外的物理障碍 | 肿瘤、粪块、异物、粘连、疝气、肠扭转等 |
动力性肠梗阻 | 肠道蠕动功能异常 | 手术后、电解质紊乱、神经病变、药物影响等 |
血运性肠梗阻 | 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 | 肠缺血、肠坏死、血栓或栓塞等 |
二、详细分析
1. 机械性肠梗阻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由肠道内的物理堵塞引起。例如:
- 肿瘤:结肠癌、直肠癌等可造成肠腔狭窄,导致梗阻。
- 粪块堵塞:老年人或长期便秘者可能出现粪石堵塞。
- 异物:儿童误吞小玩具或硬币可能导致肠梗阻。
- 粘连:既往腹部手术后形成的瘢痕组织可能牵拉肠道,造成狭窄或扭曲。
- 疝气:腹股沟疝或脐疝可能导致肠管嵌顿。
- 肠扭转:部分肠段发生旋转,导致肠管闭塞。
2. 动力性肠梗阻
这类梗阻不是由于物理堵塞,而是由于肠道蠕动功能障碍,常见于:
- 术后肠麻痹:腹部手术后短期内肠道蠕动减弱。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会影响肠道肌肉收缩。
- 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脑卒中等影响肠道神经控制。
- 药物影响:某些止痛药(如阿片类药物)可能抑制肠道蠕动。
3. 血运性肠梗阻
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类,通常与肠道供血不足有关:
- 肠系膜动脉栓塞:来自心脏或大血管的血栓阻塞肠系膜动脉。
- 肠系膜静脉血栓:多见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 肠缺血:长时间低血压或休克状态下,肠道供血不足,引发缺血性肠梗阻。
三、总结
肠梗阻的成因复杂多样,既有结构性问题,也有功能性障碍,甚至涉及血液循环问题。临床上需结合病史、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早期识别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尤其是血运性肠梗阻,若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提示:如有腹痛、呕吐、便秘、腹胀等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