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口牛后的词语解释】“鸡口牛后”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宁愿在小处争胜,也不愿在大处让步。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讽刺意味,多用于批评那些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的人。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解释 |
鸡口 | 指的是鸡的嘴巴,象征着微小的事物或地位较低的人。 |
牛后 | 指的是牛的屁股,同样象征着低微的地位,但比“鸡口”稍高一些。 |
鸡口牛后 | 字面意思是“宁愿做鸡的嘴巴,也不愿做牛的屁股”,引申为:宁愿在小处争得一点好处,也不愿意在大处吃亏或退让。 |
二、出处与用法
“鸡口牛后”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鸡和一头牛之间的比较。故事中,鸡虽然体型小,但在某些情况下反而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而牛虽大,却常常被忽视。后来人们便用“鸡口牛后”来比喻人在面对选择时,倾向于追求眼前的小利,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该成语多用于讽刺那些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缺乏远见的人。也常用于劝诫他人要有大局观,不要因小失大。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小利必争、贪图小便宜、鼠目寸光 |
反义词 | 大局为重、以退为进、高瞻远瞩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职场中:有人为了争取一个微不足道的奖金,不惜与其他同事发生冲突,这种行为就可以用“鸡口牛后”来形容。
- 生活中:有人为了省几块钱,绕远路去买东西,结果浪费了更多时间,也可称为“鸡口牛后”。
- 人际关系中:有些人总是想在小事上占上风,不愿让步,最终影响了整体关系,这也是“鸡口牛后”的体现。
五、总结
“鸡口牛后”这一成语形象地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短视行为,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应更加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格局,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