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以自牧是什么意思】“卑以自牧”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周易·谦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谦,亨,君子有终。”其中“自牧”意为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卑”则是指谦逊、低调。因此,“卑以自牧”可以理解为:以谦卑的态度来修养自己,保持低调,不张扬。
这一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应具备的谦虚和自律精神,是一种内在修养的体现。它不仅适用于个人品德的培养,也常用于指导人际关系和职场行为。
“卑以自牧”是儒家文化中一种重要的道德理念,提倡人们在面对他人时要保持谦逊,对自己则要不断进行自我反省与提升。这种态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表格说明: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现代意义 | 使用场景 |
卑 | 谦逊、低调 | 《周易·谦卦》 | 不炫耀、不张扬 | 为人处世、自我修养 |
以 | 表示方式或手段 | —— | 用来表达动作的方式 | 修饰动词,如“以……方式” |
自牧 | 自我修养、自我管理 | —— | 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与提升 | 个人成长、道德培养 |
卑以自牧 | 以谦逊的态度自我修养 | 《周易·谦卦》 | 强调谦虚与自律 | 文化教育、人际交往 |
通过“卑以自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谦逊、低调,同时不断提升自我。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智慧,也是现代人值得借鉴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