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古代对翻译的称呼

2025-08-12 21:30:40

问题描述:

古代对翻译的称呼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2 21:30:40

古代对翻译的称呼】在古代,翻译并不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术语,而是以多种方式和名称来表达。不同朝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翻译活动的称呼也有所不同。这些称呼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交流状况,也体现了语言学和文化传播的发展。

以下是对古代翻译相关称呼的总结:

一、

在中国古代,翻译活动通常被称为“译”、“通译”、“译语”、“译官”等。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翻译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尤其是在与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等的交往中,翻译成为沟通的重要桥梁。此外,佛教经典的传入也推动了翻译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的译经僧人。

除了汉语中的称呼外,其他文明也有各自对翻译的称谓。例如,古希腊称为“προφορά”(prophorá),拉丁语为“interpretatio”,阿拉伯语为“تَرْجَمَة”(tarjama)等。这些称呼虽不完全相同,但都指向同一项重要的文化交流工作。

二、表格:古代对翻译的不同称呼

时期/地区 常见称呼 解释说明
中国先秦 最早的翻译行为可追溯至《左传》等文献,指语言转换的行为。
汉代 译官、通译 汉朝设有专门负责翻译的官员,多用于外交或边疆事务。
魏晋南北朝 译语、译人 多用于佛经翻译,如鸠摩罗什等人被称为译师。
唐代 翻译、译经 唐代是佛教翻译的高峰期,译经成为重要文化活动。
宋代 译场、译官 宋代设立译场,集中进行佛经翻译,译官职责明确。
元代 译史、译语人 元朝因多民族融合,翻译需求大增,译史成为官方职位。
明清 译书、译官 明清时期翻译活动有所减少,但仍保留译官制度,主要用于外交和宗教经典。
古希腊 προφορά (prophorá) 指口头翻译,常用于外交场合。
古罗马 interpretatio 指解释或翻译,常用于法律和宗教文本的转译。
阿拉伯世界 تَرْجَمَة (tarjama) 指书面翻译,尤其在伊斯兰黄金时代大量翻译希腊哲学著作。

三、结语

从古代到现代,翻译一直是一项连接不同文化、语言和思想的重要工作。尽管称呼各异,但其核心功能始终未变——促进理解与交流。了解古代对翻译的称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语言传播的历史脉络,也为今天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