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舰的资料】定远舰是中国近代海军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艘战列舰,属于北洋水师的主力舰之一。它在清末时期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战舰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军事价值。以下是对定远舰的基本资料进行整理与总结。
一、定远舰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舰名 | 定远舰(Dingyuan) |
国籍 | 中国(清朝) |
所属舰队 | 北洋水师 |
建造时间 | 1880年—1885年 |
建造地点 | 德国伏尔铿船厂(Stettin, Germany) |
下水时间 | 1885年 |
服役时间 | 1888年 |
排水量 | 约7670吨 |
长度 | 约123米 |
宽度 | 约22米 |
吃水 | 约7.5米 |
动力系统 | 蒸汽机(2台蒸汽机),燃煤推进 |
航速 | 约10节 |
主炮 | 4门克虏伯305毫米后装舰炮 |
辅助武器 | 12门副炮、鱼雷发射管等 |
装甲 | 钢制装甲带,厚度约200毫米 |
人员编制 | 约700人 |
沉没时间 |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被击沉) |
沉没地点 | 黄海海域(今辽宁丹东附近) |
二、定远舰的历史背景
定远舰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后期为加强海防而订购的重要军舰之一,由德国建造,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列舰之一。其设计参考了欧洲多国的战列舰技术,具有较强的火力和防护能力。
定远舰曾参与多次重要军事行动,尤其是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黄海海战中,定远舰与日本联合舰队激烈交战,最终因损伤严重而沉没,成为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失败的象征之一。
三、定远舰的意义
定远舰不仅是北洋水师的旗舰,也是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缩影。它的存在反映了清政府在军事现代化方面的努力,同时也暴露了当时中国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定远舰的沉没标志着北洋水师的覆灭,也预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挫折。
如今,定远舰的残骸被发现并进行了考古调查,成为研究中国近代海军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结语:
定远舰作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标志性舰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通过对它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在19世纪末的军事发展与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