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免抵税额是什么意思?当期免抵退税额是什么?】在出口企业进行增值税申报时,经常会遇到“当期免抵税额”和“当期免抵退税额”这两个专业术语。它们是企业在办理出口退税过程中涉及的重要概念,直接影响企业的税务处理和资金流动。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概念总结
概念 | 含义 | 用途 |
当期免抵税额 | 是指在当期出口货物中,可以用于抵扣内销应纳税额的税额部分,属于“免、抵、退”政策中的“免”和“抵”的结合。 | 用于减少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
当期免抵退税额 | 是指企业在当期出口货物中,可以申请退还的增值税税额,属于“免、抵、退”政策中的“退”的部分。 | 用于直接获得财政返还,减轻企业负担。 |
二、详细解释
1. 当期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是指在出口企业当期的出口业务中,按照规定计算出的可以用于抵扣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的增值税金额。它体现了“免”和“抵”两个环节的结合。
- “免”:即对出口货物实行免税政策,不征收增值税。
- “抵”:即允许将出口货物所耗用的进项税额从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中扣除。
因此,当期免抵税额实际上是出口货物所对应的进项税额中,可用于抵减内销应纳税额的部分。
> 举例:某企业当期有100万元的出口销售额,对应进项税额为13万元。如果该企业同时有50万元的内销销售额,那么其当期免抵税额可能为13万元中的一部分,具体取决于计算规则。
2. 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则是指在出口业务中,企业根据规定可以申请退税的增值税金额。这是“免、抵、退”政策中“退”的部分。
- “退”:即对出口货物已缴纳的增值税予以退还,通常适用于无法完全通过“免抵”抵扣的部分。
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通常基于出口货物的销售额和适用税率,再结合企业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等因素综合确定。
> 举例:若企业当期出口销售额为100万元,适用税率为13%,则可计算出13万元的退税额,但需考虑是否能够全部退还,以及是否有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三、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对比项 | 当期免抵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 |
是否可抵扣内销税额 | ✅ 可以 | ❌ 不可直接抵扣 |
是否可以申请退税 | ❌ 不能 | ✅ 可以 |
计算依据 | 出口货物进项税额 | 出口销售额 × 税率 |
目的 | 减少应纳税额 | 获取财政返还 |
属于“免、抵、退”中的哪一部分 | “免”+“抵” | “退” |
四、总结
当期免抵税额和当期免抵退税额是出口企业进行增值税申报时必须了解的核心概念。前者主要用于抵扣内销应纳税额,后者则是企业可以申请退还的税款。两者共同构成了“免、抵、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税务处理,提升财务效率。
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自身的出口情况和税务政策,准确计算并申报相关税额,确保合规性和资金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