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胜惶恐是什么意思】“不胜惶恐”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极度的不安、害怕或紧张的情绪。这个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尤其在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敬畏、歉意或担忧时使用。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胜惶恐 |
拼音 | bù shèng huáng kǒng |
释义 | 表示非常害怕、紧张或不安,形容情绪极为低落或恐惧。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表达对他人或某种情况的敬畏、歉意或担忧。 |
情感色彩 | 负面(表示不安、恐惧) |
常见搭配 | “不胜惶恐之至”、“不胜惶恐万分”等 |
二、详细解释
“不胜”在这里是“无法承受”的意思,“惶恐”则是指惊慌、害怕。合起来就是“无法承受的惊慌与害怕”。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表达说话者面对某种压力、责任或他人的权威时所表现出的极度不安。
例如:
- 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向领导道歉时可以说:“我对此次失误感到不胜惶恐。”
- 对于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时,也可以说:“您的帮助让我不胜惶恐。”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中犯错后道歉 | “对于这次工作失误,我感到不胜惶恐,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
面对权威人士 | “能与您见面,我真是不胜惶恐。” |
感谢他人帮助 | “您的支持让我不胜惶恐,感激不尽。” |
四、常见误用提醒
1. 误用为褒义词:虽然“不胜惶恐”常用于表达谦逊和尊重,但它本身是带有负面情绪的,不宜随意用于正面语境。
2. 混淆“不胜”与“不能”:“不胜”并非“不能”,而是“无法承受”的意思,需注意区分。
五、总结
“不胜惶恐”是一个表达极度不安或恐惧的成语,适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使用时应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或滥用。理解其真实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在语言交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