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遏行云的遏是什么意思】在汉语中,许多成语或古文词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其中,“响遏行云”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能够阻止云彩的流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然而,对于其中的“遏”字,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具体含义。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析,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成语“响遏行云”的基本解释
“响遏行云”出自《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意思是: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尚未掌握秦青的全部技艺,便以为自己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止他,而是在城外的路上为他送行,一边拍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歌曲,歌声震动了树林,声音高得连飘动的云彩都被阻住了。
由此可见,“响遏行云”形容的是歌声极其高亢、悠扬,甚至可以“阻止云彩的流动”,用以赞美声音的震撼力与艺术感染力。
二、“遏”的含义解析
在“响遏行云”中,“遏”是核心字之一,其本义是“阻止、阻挡”。在该成语中,“遏”指的是声音的高亢有力,足以使云彩停止流动,因此“遏”在这里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来强调声音的强烈程度。
字词 | 拼音 | 本义 | 在成语中的含义 | 用法 |
遏 | è | 阻止、阻挡 | 声音高亢有力,能阻止云彩流动 | 形容声音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
三、总结
“响遏行云”是一个富有诗意和表现力的成语,其中“遏”字的核心含义是“阻止、阻挡”。在文中,它被用来形象地表达声音的高亢与震撼,体现出古代文学中对音乐和语言艺术的高度赞美。理解“遏”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与表达效果。
四、拓展阅读建议
- 《列子·汤问》原文
- 成语“响遏行云”的现代使用场景
- “遏”字在其他成语中的不同用法(如“戛玉鸣金”“戛然而止”等)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文化元素,我们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