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基本信息:
姓名:李小明(化名)
性别:男
年龄:10岁
年级:四年级
班级:四(2)班
咨询时间:2025年4月5日
咨询地点:学校心理辅导室
咨询师:张老师
一、来访原因:
根据班主任反馈,李小明近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下降,与同学之间也出现了轻微的冲突。家长反映他在家中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发脾气,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学校安排了本次心理辅导。
二、初步观察:
在进入咨询室时,李小明显得有些紧张,眼神回避,说话声音较小。但在引导下逐渐放松,能够回答问题,但表达不够流畅,语速较慢。
三、主要问题描述:
1. 情绪问题: 李小明表示自己“总是觉得烦”,尤其是在考试后或被老师批评时更容易生气。
2. 人际关系: 他提到和同桌经常发生争执,觉得对方“老是跟我作对”。
3. 学习动机: 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不好也没用”,偶尔会逃避作业。
4. 家庭关系: 家长工作较忙,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他表示“感觉他们不太懂我”。
四、心理评估与分析:
通过简单的心理量表和交谈,发现李小明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 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因小事产生负面情绪。
- 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遇到问题倾向于压抑或爆发。
- 学习动力不足,可能与自我效能感较低有关。
- 家庭支持系统较为薄弱,缺乏情感交流。
五、辅导目标:
1. 帮助李小明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2. 改善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方式,增强社交技能。
3. 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4. 加强与家庭成员的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六、辅导过程:
1. 情绪识别练习: 通过绘画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李小明认识不同的情绪,并尝试表达出来。
2. 沟通技巧训练: 教授基本的沟通方法,如“我感到……因为……我希望……”的句式,用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3. 学习动机激发: 与李小明一起制定短期学习目标,逐步提高其成就感和参与感。
4. 家庭沟通建议: 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建议增加陪伴时间和有效沟通方式。
七、后续计划:
1. 安排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持续关注李小明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
2. 与班主任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其在校表现。
3. 鼓励家长定期参与亲子活动,增进理解与信任。
八、备注:
本次咨询中,李小明表现出一定的合作意愿,但在面对压力时仍显脆弱。建议在今后的辅导中继续加强情绪管理和自我认同的培养,帮助他更好地适应学习与生活。
咨询师签名: 张老师
日期: 2025年4月5日